最近,小红书上很多人都开始流行做木薯糖水。但是,这不是《甄嬛传》里导致温宜公主吐奶的真凶吗?木薯可以放心吃吗?
一、木薯是啥?
木薯,其实是一种灌木,不过薯当然不会长在树上,而是在树下——它是这种植物的块根。木薯的地上部分可以长到3米高,茎的下部有叶柄脱落后留下的大而明显的叶痕。木薯的块根生得豪迈,主根和几条主要的侧根一起膨大,从土里挖出来的时候,看上去像一根木棍下面横七竖八地长满了萝卜。
二、木薯粉的毒性来源
氰苷(CyanogenicGlycosides)是木薯(Manihotesculenta)天然含有的有毒物质,主要存在于:
1.生木薯块根:每g可含-mg氰苷(以亚麻苦苷为主)
2.未充分蒸煮的制品:传统制备方法若仅水煮2小时,仍残留约50%氰苷
氰苷经β-葡萄糖苷酶水解后生成氢氰酸(HCN),其LD??(半数致死量):
·成年人:50mg/kg(口服)
·婴幼儿:因体表面积/体重比大,耐受量更低
三、特殊人群的风险机制
(一)孕妇
1.胎盘渗透性:HCN可通过胎盘屏障,干扰胎儿细胞呼吸链(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);
2.致畸性证据:动物实验显示孕期接触HCN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增加2.3倍(大鼠模型);
3.临床数据:巴西热带地区食用木薯的孕妇,其新生儿平均体重较非暴露组低8%。
(二)婴幼儿
1.代谢脆弱性:
·唾液α-淀粉酶活性仅为成人的30%
·肝脏硫氰酸盐还原酶不足,解毒能力低下
2.剂量-反应关系:
·单次摄入3mg/kg即可出现中毒症状
·持续低剂量暴露(1mg/kg/d)可能影响神经发育
四、安全食用标准
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(CAC)规定:
·木薯淀粉:需经℃高压蒸煮≥4小时,使氰苷含量降至10ppm以下
·即食木薯制品:必须标注"已彻底烹煮"并建议每日限食不超过50g
五、现实中的风险控制
1.品种选择:现代的木薯品种可以分成两个品系:“甜”木薯和苦木薯
“甜”木薯的块根比较小,产量也低,但优点是氰化物含量可以低至20mg/g,极大地降低了中毒风险,去皮煮熟就可以吃。苦木薯块根大,产量和淀粉含量都高,但氰化物含量高达1g/kg,未经处理严禁食用。
2.加工规范:
尽管木薯吃起来相当麻烦,但极耐贫瘠和粗放栽培,而且产量巨大。因为这个特点,木薯成为了世界第三大淀粉来源。今天,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依赖木薯生存,其中有8亿都在非洲。木薯产量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,其次是泰国,而作为传统的水稻产区,泰国的木薯主要用于出口。作为主粮,木薯的优点是淀粉含量高,缺点是只有淀粉,没有别的营养素。
巴西传统方法采用"三浸三煮"工艺,可将毒性降低99.7%
3.现代食品:
在现代食品工业标准下,正规生产的木薯粉(如西米露原料)经充分加工后是安全的。但《甄嬛传》中反映的是古代未掌握加工技术的风险场景。
咱们熟悉的奶茶中的“珍珠”,通常就由木薯粉制成,也有以地瓜粉、马铃薯粉为原料的。为了有更好的口感,其中还会加入小麦蛋白,能更好地跟淀粉结合,更有弹性。“珍珠”早期是白色,现今常见的黑色是还加入了焦糖,并以此增加黑糖的甜味。
还有潮汕人很喜欢的糖水,绿豆爽里加的清心丸,也是有木薯粉的参与。清心丸是用木薯粉拌入马蹄碎,加适当香蕉油调和后切成拇指大小的小块。
广东传统钵仔糕用的是粘米粉和澄面,米浆混合各色配料,瓷实、不透明,口感更为扎实。而改良版的水晶钵仔糕,用的是木薯粉和马蹄粉,蒸出来后糕体呈透明状。相较传统钵仔糕,它的口感更Q弹爽口,像是在吃果冻一般。
小红书上大家最流行的木薯糖水的做法,基本就是把木薯去皮切块,然后和糖一起熬煮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