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木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小说连载张秀梅苦木苔一 [复制链接]

1#
苦木苔(一)——上学张秀梅

天津

本故事主人公:苟喜栓

在北方农村有一种叫苦木苔的草儿,它生命力顽强,开各种颜色的小花,生长周期里一直匍匐在地面上,在春夏季节里特别茂盛,根、茎、叶、花均苦,可以入药。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时期,甚至可以被人食用。苟喜栓就是一株原野上的苦木苔。她有姣好的容颜,高挑的身材,是十里八乡公认的一枝花。如果她生在大城市,完全有走T台的可能,或者去考舞蹈学院,从事自己喜欢的艺术工作,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。然而她却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娃,而且是在边远地区的落后农村。在她童年时,因为贫穷,她甚至失去了上学的机会。为了给哥哥娶媳妇,她父母为了一千元的彩礼就将她嫁到了山里,从此她开始了炼狱一般的生活。从痛苦绝望到走出大山;从走进城市到安身立命。她几乎做全了各种苦力劳动,只为能供孩子上学,为丈夫治病。从结婚开始,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就开始了与命运抗争的苦难岁月。她叫苟喜栓,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女人。

01

上学

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是当年中国有名的贫困县,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,贫穷顽固地考验着在这块土地上刨食的人们。

年6月初,是农村麦熟的季节,天气依然闷热,这天傍晚,甘肃镇原县上肖乡农民苟含州夫妇迎来了他们第六个孩子,平时在家里说一不二的父亲看都不看刚出生的女儿一眼,虽然这个刚出生的女儿是那样的眉清目秀。妈妈让父亲给女儿起个名字,父亲说,女孩子不上学起名字没啥用,就叫“老六”吧!

老六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,三年后,妈妈又给老六生个弟弟。

在六十年代的农村,父亲和很多重男轻女的家长一样,只让儿子上学,老六和她的姐姐们,自然就没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。在家的任务就是看护弟弟和侄子。

年,已经14岁的老六终于走进了校园,成为村小一年级最后一排的学生。上学前一天,妈妈央求爸爸给老六起个名字,父亲绞尽了脑汁,从此,老六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——苟喜栓。

能够上学,苟喜栓要感谢两个人,一个是村里一个姑娘,另一个就是妈妈。村里这个姑娘去城里看望自己的对象,因为不认识厕所门口的男女两字,屎尿都拉在了裤子里,这件事在村子里传开后,妈妈跟父亲念叨,咱们也要让老六上学认识几个字,这样将来去城里不至于连厕所都找不到,开始爸爸不理睬,后来妈妈哭求几次,爸爸才勉强同意让老六上几天学。妈妈想给老六买些文具,也被父亲拒绝了,妈妈无奈,只好跟邻居借了几角钱买了几支铅笔,把女儿送到学校门口。望着妈妈眼角的泪痕,女儿也哭了。

如果日子就这样风平浪静过下去,苟喜栓或许能读完小学,没想到的是,年仅16岁才上小学三年级的苟喜栓,已经成为了父母为二儿子结婚换取彩礼的目标。

当年腊月的一天傍晚,苟喜栓刚从学校放学走进家门,爸爸妈妈已经在里屋等她了,妈妈脸色凝重,爸爸微笑着的对女儿说:“老六,跟你说件事情。”

几乎从来没有看到父亲笑容的苟喜栓,倚在屋子炕沿一角,听着父亲给她安排的事项:“老六,你庆爹在姜曹乡马山村给你物色一家合适的婆家,这家条件比咱们家好多了,天天能吃上白面馍,彩礼也准备给咱一千,一千块钱可不少哦!虽然在山里头,可是离咱们家不远,骑车两个小时就到了,今天咱们就去马山村吃汤(订婚)。”苟喜栓懵懵懂懂的听着父亲的安排,机械地穿上妈妈递给自己的一件旧棉袄,坐上二叔的自行车,妈妈坐在爸爸的后车座上,四人骑车向山里的方向驶去。

出门的时候,天已经擦黑,越往山里走天越黑,路越来越难走。这个苦命的女孩子哪里知道,从此,她的读书生涯也结束了。(待续)

插图/网络

—END—

张秀梅,天津市人,儒林文院《随笔》《情感小筑》专栏主创人,天津东丽区作家协会会员,从小热爱文学创作,多次获奖,作品多见于各种纸媒与微刊,现热衷于京剧表演艺术。《儒林文院》名誉顾问。

儒林文院

1.儒林文院是一家公益性的文学平台,文院的每一位老师既是崇尚“诗和远方”的文学爱好者,也是讲奉献、敢担当、有作为的文明社会践行者;

2.文院关闭打赏功能,谢绝一切无谓的打赏,还文字以干净纯洁;

3.文院不追求阅读量,创作人员不得恶意刷票、炒作,若发现涉嫌损害文院名誉者,即予取消创作人员资格;

4.文院本着“快乐文学、轻松文学”的创作理念,不设置与文字无关的任何要求;

5.文院以“慈善、公益、道德、良知”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。原则上不提供稿酬,但鼓励优质创作,对一些优秀作品(与阅读量无关)文院将给予50元以上,元以下的奖励。儒林文院

名誉顾问:朱寿江张秀梅

文学顾问:周子远润玲温馨古塬刘顺平

总编:儒林翰士

副总:朱新文王莉

运营总监:何声静

编审:王仁高冯依柳曙磐

主编:李旸杨莹莹桂人庆作者工作部主任:高扬波特别助理:邹念贾琳琳投稿邮箱:keivin

sina.cn

谢谢您的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