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木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儿时天没亮就去捡,常用来做豆腐,如今常落 [复制链接]

1#

导读:儿时天没亮就去捡,常用来做豆腐,如今常落一地没人要,太可惜了

野果是很多农村朋友喜爱的一类食物,它们曾经是不少农村娃喜爱的零食,也是很多老一辈人的救荒粮食,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,很多野果被发展成了市面上常见的水果,如桑葚、树莓、八月炸、猕猴桃等,还有一些却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野果,除了一些生活在山区的老农民还偶尔去捡捡之外,基本上是无人问津了。

在笔者家乡这边,就有这么一种野果,儿时那会一到结果的季节,人们都会拿着麻袋去山里捡,一捡就是一麻袋,然后拿回家做成豆腐吃,如今就常落一地无人要了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

这是什么野果呢?很多北方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,它就是苦槠子,也就是苦槠的果实。苦槠子属于坚果的一种,和榛子有些像,但是和其他坚果不一样,它不能直接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,加工成豆腐之后,才能食用。

对于很多农村长大的朋友来说,这苦槠豆腐那可真是儿时的下饭菜。将苦槠豆腐切成一片一片的,加点辣椒一炒,就算是没有其他肉菜,都能吃上2大碗饭。而对于一些老一辈的农民来说,这苦槠豆腐更是买少吃,因为它在以前可是不少穷苦人的救荒粮食。

儿时那会,山里有很多的野生苦槠树,在苦槠结果实的季节,每天早上天还没亮,就拿着手电筒跟着父母去山里的苦槠林里捡苦槠。那时候总以为自家人起来的最早,结果到了苦槠林才发现,原来大家都起这么早,一个二个的都弯着腰在捡苦槠。

好在那个年代的苦槠十分的多,也不怕这么多人不够捡,一般运气好点的话,一捡就是一麻袋,运气就算再撇,也能捡个十来斤了,捡完后赶紧跟着父母把苦槠扛回家,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。

苦槠捡是好捡,但是想要做成好吃的苦槠豆腐可不容易,步骤十分的多。首先就是要晒,将捡来的苦槠放到太阳底下晾晒,晒到壳都裂开为止。第二步就是剥壳,一般都是用砖块把壳碾开,碾的时候要把握好力度,不然容易把苦槠里的果肉碾碎。

第三步就是磨浆,将剥好壳的苦槠放到水里洗一洗,然后放到石磨上磨成浆,再将磨好的浆水沉淀并倒掉表面水。最后就是熬煮了,在土灶上烧一锅水,将打磨好的苦槠浆水倒入锅中熬煮,待浆水熬煮至粘稠后就可以出锅了,然后等熬好的浆冷却凝结成块,苦槠豆腐就算做好了。(注:以上是简易步骤,完整的是晒裂口、脱壳、浸泡去涩、磨浆、洗粉、晒粉、碾粉、熬豆腐、定型、成品)

刚做出来的苦槠豆腐有些苦,吃不惯的话可以放水里泡着,每天换一次水,可减少苦味。在以前的时候,苦槠豆腐可是不少农村朋友喜爱的一种食物,不仅好吃,还是防暑降温的佳品。然而现如今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,人们也不愁吃了,这种传统“美食”也慢慢被遗忘了,除了某些地区还有人会捡苦槠来做豆腐外,大部分地区的苦槠都没人要了,随便去苦槠林里走一走都能发现,地上落了一地的苦槠没人捡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

说实话,苦槠的用处不少,它本身是一种含淀粉十分高的野果,除了可以做成苦槠豆腐外,还可以加工成苦槠粉丝、苦槠粉皮、苦槠糕等吃的,若是合理的利用起来,不说赚多少钱,至少也能给农民增收。

各位朋友,你们儿时去山里捡过苦槠吗?你吃过苦槠豆腐吗?欢迎留言交流哦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