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木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小通草与木通在当归四逆汤中的辩论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mbbdf/

第条指出,当手足厥逆、脉细欲绝时,应当选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。该汤方包含当归、桂枝、芍药、通草、细辛、甘草和大枣等七味药材。煎煮时,以水八升的比例,煮取三升药液,去渣后,每次温服一升,一日服用三次。一、通草与木通之辩

关于当归四逆汤中所使用的通草,究竟是木通还是小通草,一直存在争议。虽然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描述的通草具有辛味,能去恶虫、除脾胃寒热,并通利九窍血脉关节,但后世对于古之通草究竟为何物,看法不一。

有人认为,古之通草即为今之木通,这在《本草备要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古籍中有所体现。然而,也有人提出异议,认为今日所称的小通草,才是古代所指的通脱木。

从性味来看,木通的味道存在争议。有记载称其味辛平,但李时珍在考察后发现,现今的木通有紫、白两色之分,紫者皮厚味辛,而白者皮薄味淡。但也有实际口尝者提出异议,认为木通的真实味道偏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木通的用量需谨慎,因其性极迅利。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,如误服重剂木通汤药的小儿,小便失控,痛苦惨烈而死。因此,在使用木通时,务必审慎其量。当归四逆汤中巧妙地融入了桂枝汤的精髓,通过替换生姜为木通,旨在利用木通通利关节与血脉的独特功效。在这一层面,木通显然优于生姜。谈及小通草的性味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其味甘、淡、寒,且无毒。我曾亲自品尝,深感其口感与书中描述基本相符。在临床应用上,小通草的口感较木通更为宜人,且在通利小便方面与木通具有相似功效。因此,若需此效用,通草可视为木通的理想替代品,不仅更安全,而且更易入口。然而,小通草的缺点在于其质地蓬松,体积较大,煎煮时需注意防止溢出。二、小通草与木通的选择:经方药证的深入探讨

在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中,究竟应选用小通草还是木通,一直存在争议。从药物功效角度看,《神农本草经》明确指出木通能通利血脉关节,这与原文“第条:手足厥逆,脉细欲绝者,当归四逆汤主之”相契合。因此,在后世应用当归四逆汤时,木通成为主流选择。

然而,后世医家在阐释木通的应用原理时,往往忽视小通草,仅强调当归四逆汤中使用木通是因为其“通阳利小便”的功效。这一解释为医家提供了发挥的空间,但难道小通草就不能利小便了吗?白茅根、芦根、滑石、淡竹叶等似乎也具有此功效。这削弱了木通的独特性,难道经方药物真的可以随意替换吗?

这样的替换选择,是否能达到与木通相同的疗效呢?显然,这与经方的精简、精准特点相悖。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基于对药物深入的理解和临床实践的验证。在面临药房缺药等复杂情况时,如何选择替代药物以达到尽可能的精准疗效,就成为对木通理解的考验。

因此,要理解并运用经方,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,更需要灵活的临床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意淫在此并非贬义词,而是指在深入理解经典的基础上,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合理的药物替换和方案调整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方的疗效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三、木通相较于小通草及其他利尿药的独特之处

首先,木通具有通利血脉关节的特异功效,这一点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已有明确记载。

其次,现代药房中的木通,其性质温和而不寒凉,口感辛苦。辛味入肺,能补益肝气,促进肝气的疏泄;苦味入心,不仅能补肾,还能坚阴。这是其他利尿药物所无法比拟的。大多数利尿药物,如甘淡、甘寒或苦寒的药物,主要作用在于清心火、利小便。而木通则以辛散之力补肝,通过补肝来补肾,这是其独特之处。

在当归四逆汤中,木通与其他药物如桂枝、当归、芍药等相互配合,共同发挥补心阳、补肝血、补肝气的作用。当药房无木通时,虽可用小通草代替,但小通草的甘凉之性可能稍伤心阳,适量加入桂枝即可抵消此弊端。此外,伸筋草、透骨草、松节等辛散通络之品,配以白茅根,亦可在理论上替代木通。四、通阳之法,利小便为先

叶香岩在《温热论》中指出:“通阳不在温,而在利小便。”这是治疗湿温病的重要原则,其深奥之处在于通过利小便来消除湿邪,进而使阳气得以通畅。湿温病的特点是三焦弥漫湿气,通过通阳之法,可以促使湿气从膀胱排出,从而消除阴霾湿浊,使热邪得以透解。

那么,为什么利小便能够通阳呢?这需要从十二经脉的循行来解释。在人体中,阳经主要聚集在背部,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从脖颈向下,与督脉平行,负责升举背部的阳气。而小肠与膀胱作为太阳寒水的代表,通过相火的温煦,使得寒水之腑能够承载阳气出入体表。小肠主液,与心火相表里,津液携带着阳气,通过手太阳小肠之腑,沿着经脉上达头目,同时水液濡养头面,阳气则蕴养七窍。当水液到达头目后,又沿着足太阳膀胱经下行至后背部,直至州都,最后通过小便排出体外。因此,利小便能够通阳,主要得益于水液与阳气的这一循环过程。1、通过祛除三焦弥漫的浊液,可以使死水恢复流通,从而提升清阳之气,使其能够沿着诸阳经运行。2、加速水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,有助于阳气持续升腾,并顺利到达体表各处。

这些就是“通阳不在温,而在利小便”这一治疗原则所蕴含的具体机理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