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目标
通过观察枯木的图片,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枯木逢春的内涵,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一美好景象展现出来。结合示范与孩子们的实践操作,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色彩感知和观察能力,同时强化对枯木逢春造型的把握以及整体的色彩搭配。
教学准备
画纸、水彩颜料、蜡笔、铅笔。
课程导入
树,这一拥有木质树干和树枝的生物,是大自然的奇迹之一。它们历经风霜,却能顽强地存活多年。在人们的眼中,乔木常被称作树,其主干粗壮,植株高耸,分枝远离地面,形成了独特的树冠。而这节课,我们将一起探索枯木逢春的奇妙世界,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生命的敬意。树木,作为木本植物的一大类别,涵盖了乔木、灌木以及木质藤本等多种形态。在众多的树木种类中,种子植物占据了主导地位,而蕨类植物仅以树蕨为代表。中国境内,树木的种类繁多,据统计约有种之多,其中包括了榕树、杨树、柳树、柏树等广为人知的树种。枯木逢春,是否能够重现生机?当枯干的树木遭遇春天的召唤,是否能够重焕活力,再次生长?最硬的树——在中国和朝鲜接壤的地区,生长着一种被誉为“铁桦树”的树木,其木质坚硬无比。这种树的比重很大,一旦放入水中便会沉没,且内部结构无论浸泡多久都不会腐烂。
最轻的树——在中国广西、福建、云南、海南等地,生长着一种名为“巴沙木”的树木,它是世界上最轻的树种,甚至比制作软木塞的栓皮还要轻两倍。
最高的树——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一带是桉树的故乡,这种被誉为“树中巨塔”的树木不仅生长迅速,而且身高相当可观,其中中国的“蓝桉”高度可达70-80米左右。
最咸的树——在黑龙江和吉林交界的地方,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木——木盐树。每年春季,这棵树上都会自然凝结出一层洁白的盐霜,人们只需轻轻刮取,便可作为日常烹饪用的盐分。
最毒的树——云南西双版纳的密林中,隐藏着一种名为“箭毒木”的树木。其白色乳汁含有剧毒,一旦接触到人畜的伤口,便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。最古老的树——中国的银杏树,堪称树木界的活化石。这种树木最早可追溯至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,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变迁。而谈及最高大的树木,无疑要数澳洲的杏仁桉树。若举办一场世界树木界的高度竞赛,杏仁桉树无疑将摘得桂冠。这些树木通常高达00米,其中最为壮观的一株竟高达56米,直插云霄,堪比五十层楼之高。站在其树下,即便是鸟儿的歌声,也会因距离的遥远而变得如同蚊鸣。体积最为庞大的树木,非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巨杉莫属。这种树木不仅高大,还十分粗壮,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世界爷”。其平均高度约为00米,其中最为出色的一株高达42米,树干直径达到2米,周长更是惊人地达到37米,即便是二十余位成年人手牵手也难以合抱。更为奇特的是,这棵巨杉上下粗细相当,历经多年的风霜依旧屹立不倒。人们曾在树干上开凿出一个洞口,足以让汽车通行,或是让四名骑马者并肩而过。即便将整棵树锯倒,人们也需要借助长梯才能攀登至树干之上。更为神奇的是,如果将树干内部挖空,人可以深入其中六十米,再从树桠的洞中穿出。而其树桩之庞大,甚至可以改造为一个小型舞台。
制作步骤:
起初,使用铅笔轻轻勾勒出树桩的轮廓。接着,运用蜡笔细致地描绘出树桩的线条和纹理。最后,使用水彩颜料为树桩增添丰富的色彩,使其更显生动。在描绘完树桩的轮廓和纹理后,运用蜡笔进一步勾勒出生长的植物,并用水彩颜料为这些植物增添色彩。在完善细节的过程中,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光影效果,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。
课后点评
在创作《枯木逢春》的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观察了枯树桩的独特造型,更深入理解了“枯木逢春”的寓意,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。他们自由发挥,为画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颜色、精致的花纹和独特的图案,展示了他们对画面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感知。
通过本次课程,孩子们尽情体验了水油分离绘画的乐趣,通过绘画这一表现形式,成功完成了作品创作。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,还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