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木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春菜误区香椿与臭椿的区别指南 [复制链接]

1#

春菜种类繁多,其中不乏“冒名”之辈。它们或许属于同一科,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貌;或者外形相似,却分属不同科类。在采摘野菜时,我们必须谨慎行事。对于不熟悉的菜种,切不可随意采摘;即便是熟悉的菜种,也需细心辨别,以免误食,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,甚至引发中毒等严重后果。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春菜——香椿。这种菜在云南昆明菜市场按两计价,而在上海菜市场则高达90元一斤。不过在我们江西,价格相对亲民,只需几十元即可购得一斤。对于初春的香椿来说,这样的价格其实并不算高。然而,香椿这种春天常见的蔬菜,却常常被人们混淆。香椿,这种春季常见的蔬菜,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颜色。一种是绿色的香椿,其特点在于油脂含量稍高;而另一种则是颜色鲜红的香椿,它以其浓郁的香味受到喜爱。然而,与这两种香椿相似的还有一种名为臭椿的植物,其外观与香椿极为相似,但二者在食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。因此,在挑选春菜时,我们务必仔细辨别,以免误摘。臭椿与绿叶香椿的混淆问题,究竟二者有何差异?香椿,这种我们常吃的蔬菜,属于楝科香椿属,与苦楝有着亲近的关系。在农村,人们常称其芽为“椿丢”,亦或是香椿芽、香桩头。它们通常生长在屋前房后,民间更有“房前一株椿,春菜常不断”的俗语流传。随着初春的到来,香椿开始萌发嫩芽,此时便是我们采摘品尝的好时机。臭椿,这一种苦木科臭椿属的落叶乔木,以其灰色的树皮给人深刻的印象。它原名樗,亦被称为椿树或木砻树,生长速度迅猛,仅需25年便能长至5米高。然而,遗憾的是,这种树木的寿命相对较短,鲜有超过50年的个体。尽管人们很少食用它,但臭椿却拥有显著的药用价值。简而言之,香椿隶属于楝科香椿属,与苦楝关系紧密。而臭椿则属于苦木科臭椿属,与苦木(树)为近亲。尽管香椿和臭椿并非直接亲缘,但它们都属于无患子目的范畴。

那么,如何区分这两种树木呢?关键在于它们的叶子。香椿的叶子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(偶尔也有奇数),而臭椿的叶子则是奇数羽状复叶,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二者区分的重要依据。通过闻气味来区分香椿与臭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臭椿的叶子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异臭,而香椿的叶子则散发着较为浓郁的香味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两者都是嫩芽的状态下,这种气味差异并不明显,因此,使用老叶子进行区分更为准确。

观察树干特征

臭椿的树干通常表面光滑且无裂纹,而香椿的树干则常呈现条块状剥落,尤其是年长的香椿树,其树干上疙瘩较多。相比之下,臭椿树的树干则较为光滑。此外,香椿不仅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,其独特的香味还能增进食欲、助消化,甚至有防止食物中毒和化湿气的功效。在春天这个香味四溢的季节里,遇到香椿可千万不要错过品尝的机会。臭椿在中药学中确实有所记载,其被认为具有轻微的毒性,因此仅限于煎汤外洗使用。此外,其果实也是一种药材,常见的中药名称如樗树子、樗荚、臭椿子、凤眼子、凤眼草等均指代此物。在《新修本草》中也有相关记载:“椿木叶,味苦且有毒,主要用于洗涤疮疥、风疽,可用水煮叶汁进行调敷。其树皮则可用于治疗其他病症。”经过上述的介绍,现在大家应该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香椿与臭椿之间的差异了。尽管它们在外观上确实颇为相似,但只要细心品味、仔细观察,还是能够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气味和特征的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